关闭

垃圾分类进校园 美好青外践于行——记青浦世外幸福教师系列培训之环保专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3-18浏览次数:46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上海考察时提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垃圾分类工作既是新时尚,更是一场攻坚战,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垃圾分类处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一个漫长的文明习惯的养成过程,从娃娃抓起是治本之策。因此,教师更要牢牢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以身作则,带领青娃在校园中从点点滴滴做起,践行垃圾分类处理。

    今天,青浦世外特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高级工程师王晓红女士为青外教师们介绍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王晓红高工长期从事垃圾分类、农村垃圾治理管理工作,曾从事过餐厨垃圾,餐厨废弃油脂的管理等工作。

 

     王晓红高工为青外教师们介绍了垃圾分类科普知识。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实行“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项分类标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须按照所设置的分类容器对应投放。王晓红高工提醒老师们,如果对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有疑惑,可以搜索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主办的微信公众号“垃圾去哪儿了”。

     王晓红高工还针对老师们平日工作生活中对于垃圾分类的常见误区进行了总结,让老师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更加清晰透彻。

     在青外校园中,无论是食堂还是教室,都已经开始践行垃圾分类处理。在食堂就餐区,无论是老师还是青娃,都进行“干、湿”垃圾分类投放;在办公、教学区域,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都进行分类投放。

 

     上海正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根据2019年1月31日市人大二次会议高票通过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上海将于2019年7月1日全面实行垃圾分类,并逐渐做到强制化及全覆盖。

     垃圾分类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发展,造福子孙后代,好处不胜枚举。因此青外教师在培训中悉心聆听,举一反三,内化王晓红高工介绍的垃圾分类实用操作技巧,将用此次培训的收获来指导青娃们共同践行垃圾分类,建设绿色生态校园。

 


 

附:常见误区的正确做法

1.厕纸也是纸,可以回收。

  厕纸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纸张。

2.干的纸尿裤是干垃圾,湿的是湿垃圾。

  无论湿不湿,纸尿裤都是干垃圾,因为干、湿垃圾并不是根据含水量来区分的,湿垃圾是指日常生活产生的容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干垃圾是指除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以外的其他废弃物。

3.大骨头从厨房来,属于湿垃圾。

  大骨头因为难腐蚀且质地坚硬、不易粉碎、易损坏湿垃圾末端处理设备,被列入干垃圾。

4. 湿垃圾装袋子后,直接扔进垃圾桶。

  即使是可降解的垃圾袋,也远比湿垃圾更难腐蚀。应先破袋,将湿垃圾倒入湿垃圾桶中,再把袋子扔进干垃圾桶中。

5.饮料没喝完,塑料瓶直接投入可回收垃圾桶。

  应先将液体直接倒进下水口,再把塑料瓶冲洗干净后压扁,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中。

6.过期食品连带包装物一起丢进垃圾桶。

  要把过期食品投放到湿垃圾收集容器,塑料包装袋投放到干垃圾收集容器。

7.玻璃瓶收破烂的都不要,扔进干垃圾桶。

  玻璃瓶属于可回收物,应投放到小区公共区域设置的可回收物收集容器。

 

 

青浦世外(初中部)

咨询热线:69280915,18964220915

邮箱:qpsw@wfl-ischool.cn

 


摄影:Anne

撰稿:Yanni

审稿:Echo

编辑:Aa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