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青娃
走进青浦世外初中部人文素养拓展系列课程之一《多彩线艺》课堂,只见青娃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盯着手中的针线。线与线在青娃们的手中互相交错、钩连而组织起来,由一小块渐渐连成一片,由一片编成一件精巧的作品。
编织的艺术
在《多彩线艺》课上,青娃们通过观察、动手、合作,体验了编织这种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艺术。
仔细观察
踏入课堂前,编织的手法对于青娃们来说十分陌生,因此观察老师示范如何拿线;锁针、短针、长针、引拔针……等编织方法,是编织之路的第一步。
通过观察,青娃们“脑洞”大开,发现编织与数学有着很大的关联,例如编织的过程十分考验青娃们的空间想象力;编织中用符号表示钩针的方式,也让青娃们联想起了数学中的运算符号;编织时要数针数,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同学们的计算能力……
动手实践
青娃们从不停下思考的脚步,这不,他们在编织中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
郑同学分享道:“我在环形编织过程中,编着编着就翘起来了。”根据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其他青娃分析道:“要想避免这个问题,要增加半径,也就是每一圈要增加针数。”
胡同学提出:“我有的编得紧,有的编得松,作品看起来不好看。”青娃迫不及待地问道:“是不是你计算错了针数呀?”
看来,大家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在不断思考、改进。
在沈老师的指导下调整自己的编法
全神贯注地练习针法
合作互助
编织看似是一件个人化的事情,学习编织的过程则需要青娃的合作互助。“这个针法我还没完全掌握,你可以示范一次给我看吗?”“帮我参谋参谋,哪一种配色更加适合我的作品呢?”……在《多彩线艺》的课堂中,这样的对话常常出现。
青娃们互相帮助,克服了一个个编织的难题。一件件精美作品诞生时,青娃们发自内心地赞叹,彼此鼓励。
编数编织,边织边学。《多彩线艺》课程既助力青娃们进一步夯实数学基础,又为青娃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民间工艺的窗户,接触多元传统文化。拓展课程也注重培养青娃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青娃们在课堂上锻炼了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反思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撰文:Yanni
摄影:Feng
审稿:Echo
编辑:An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