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真正走进孩子们的课堂,家长们期望看到什么? 他们又收获了什么?
早晨活力的开始
8点,太阳高高升起,一年级小青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去往操场,而小学教学楼的外面,踏入校园的家长们也向同一个方向走去。
操场上热闹而有序,小学部的青娃们先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做热身的运动游戏,然后开始做广播体操。一年级小青娃们学着二三四年级的哥哥姐姐们的样子,已经做得有模有样了。
青浦世外副校长Jane代表全体师生员工欢迎家长们的到来,感谢家长们为孩子配合学校部分的教育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并希望一如既往地家校携手,共育共成长。Jane细数学校每个月向家长开放的不同主题,这样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是为了促进家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校方也真诚希望大家留下中肯的意见和宝贵的建议,共同陪伴孩子进步,护航孩子的成长。
开放的教学思维
在美术教室里,老师展示了一幅西班牙画家胡安·米罗的画作。老师问:看到这幅作品,大家有什么想法?青娃1:我觉得有点丑,乱七八糟的。青娃2:我觉得画家有自己的想法。青娃3:图画是没有对错的。老师总结道:是呀!米罗有他自己的想法,和很多人的想法不一样。
多么美好的一段对话呀!没有说教没有强制也没有标准答案,让青娃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们的审美自由驰骋。
其他课堂也同样精彩。数学课上,孩子们有超市采购的任务,正好遇到促销,算一算可以买到多少个胡萝卜? 英语课上,两个同学表演一个跑一个追,大家看这就是chase;美术课上,欣赏了米罗的雕塑作品之后,同学们能用彩泥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只属于你自己的小小雕塑吗?自然课上,植物的茎会吸水吗?给你白菜叶和有颜色的水,能用实验告诉我们答案吗?......
趣味性融入了各科课堂,动手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开启,35分钟的课堂上,严肃的知识与轻松的互动有机结合,设计出节奏感。看,这样强调开放性思维方式的课堂,让一年级的小青娃们在不知不觉中顺利地完成幼小过渡,逐渐适应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坐在教室最后,看着、听着、一起思考,或者陪着孩子们在中庭院运动,家长们也仿佛和小青娃们共度这人生的第一学年。
多元的课堂交流
聆听、思考、练习,这是课堂的第一要则;交流、碰撞、合作,也会在课堂上频繁发生。这些对学习的促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同样重要。在双语科学课上,小青娃们两人一组共同构思合作完成任务单;在语文课上,学习拼音中的声母,全班分小组看、听、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演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在音乐课上,伙伴们共同唱出优美的旋律;在体育课上,青娃们积极参与富有挑战性的单人运动,在多人合作的小组运动也配合默契......
多元的课堂交流方式,是专门针对一年级小青娃的成长特征而设置的。家长们也同样沉浸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体验孩子们每一天的感受。一个上午的课程开放和活动,家长们的收获满满当当,还有许多共鸣和建议想和学校分享,家长们将所想所感记下来,投进意见箱,家庭和学校、家长和老师在此刻联结得更紧密了。而明年此刻,当家长们再度踏入校园时,相信会遇到更棒的小青娃,会遇见更多的惊喜。
撰稿:刘斯甜
摄影:朱程炜、杨梦雅、乔雯、姜琰
审稿:Mrs. Yu
编辑:Aa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