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创“艺”工坊|视觉的魔法师——埃舍尔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5-15浏览次数:431

我用研究科学的态度研究艺术。

——埃舍尔

埃舍尔(1898-1972

上个世纪,一位荷兰艺术家用画笔创造出了无数充满数学原理,但又违背现实规律的艺术世界。在他的作品中,一切不可能的事物都在视觉上成为了可能,他就是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


埃舍尔《绘画之手》 1948年 石版画

我们不禁会问:到底是哪只手在画另一只手?是左手画出了右手?还是右手画出了左手?

 

埃舍尔 《白天与黑夜》 1938年 木刻版画

是白天还是黑夜?是格子还是大雁?是黑色的大雁从白天飞向黑夜,还是白色的大雁从黑夜飞向白天?

你是不是对这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埃舍尔的作品,就是这样让人脑洞大开。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创工坊去体会埃舍尔画笔下玄秘又非凡的视觉艺术吧!

 

绘画与数学思想密切相关,这既是埃舍尔有别于其他艺术家的特点,也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埃舍尔尝试采用一些形状相同,大小比例不等的图形,通过连续变形,来探讨数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无限,《圆形极限》就是此类作品中最典型的一幅。

埃舍尔《圆形极限1959年 木刻版画

想要领会这幅画的妙处,你可以想象自己是图中的一条鱼,沿着白色的曲线游向边缘,似乎会距离边缘越来越近,但是同时你也在按着一定的比例缩小,因此距离边缘依然很远。这个过程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你会变得无限小,无限接近边界,但永远到达不了边界,除非你有无限的耐心。

这幅画不禁让人想起数学上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爱好科学的人也经常发问:宇宙是什么样的?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如今,宇宙学家认为宇宙可能确实是埃舍尔创造的这个形状。可见,那时候的埃舍尔已经预见到了现代宇宙学的许多深层特征。

宇宙万物都蕴藏着诗意般的数学性,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到这种美。埃舍尔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将事物精确、规则、秩序的美,视觉化的传递出来,赋予这抽象之美具体的形象

 

20世纪5060年代,埃舍尔的作品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他开始利用人的视错觉,让他的作品在三维空间里游戏。

埃舍尔 《相对性》 1953年 石版画

在《相对性》中,埃舍尔使用了非常普通的元素:楼梯、墙壁、窗户,却画出了最诡异的空间。画面中心背袋子的人,他即将踏上地面,而他脚下的地面却是另一个人的墙壁。画面上半部分有两个人在往同一个方向走,但一个在下楼梯,另一个人却在上楼梯,可他们爬的明明是同一个楼梯,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埃舍尔通过这幅画向我们展示了楼梯交错的建筑空间内部。在这同一个画面里,同时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地心引力,换句话说,三个不同的世界同时出现在这个画面里

埃舍尔的这些奇妙作品影响了当代很多导演、艺术家。比如:克里斯托弗·诺兰在《盗梦空间》里创造了一系列令人迷幻的、埃舍尔般的梦境空间。还有《哈利波特》、《奇异博士》、《魔幻迷宫》等影片,都能从中看到埃舍尔作品的影子。


欣赏埃舍尔的作品常常让我们产生怀疑: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真相吗?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吗?让我们循着埃舍尔的脚步在他神奇的视错觉世界里继续追索。

埃舍尔 《瀑布》 1961年 石版画

《瀑布》是埃舍尔最不可思议的建筑之一,在画作中,水同时向上和向下流动。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自彭罗斯三角形

瀑布既像在平面流动,又像在上下之间流动,水由下往上的循环,这在画面视觉中似乎是可能的,但事实是,这种现象违背了能量守衡的定律,它是不可能的存在。埃舍尔的作品中这种不可能还有很多。


埃舍尔 《观景楼》 1958年 石版画 ()

《观景楼》局部图 (右)

这幅画的神奇之处是楼梯既在建筑的里面,又在外面。同时画中还隐藏着埃舍尔设计的不可能立方体(Impossible Cube,在局部图中,坐在建筑物墙角的小男孩,手里拿的就是不可能立方体,这个立方体是最早的不可能图形。

不可能图形(Impossible figure),它是指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客观存在的事物,只会在二维世界存在的一种图形。它是人类视觉对一个二维图形的三维投射形成的光学错觉,这类图形在几何意义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这个立方体的矛盾点在于,本应靠近观察者的一条棱却奇怪地被另一条本应远离观察者的棱挡住了,由此形成远的比近的还近,近的比远的还远的错觉

埃舍尔用他科学的灵魂,创造了独特的艺术美。他利用数学逻辑、透视的错觉和视觉心理创作出这些让人需要仔细研究而趣味无穷的矛盾空间。

 

埃舍尔的作品都是精确的理性产物,他所构造的画面,是经过严密计算的结果,而作品的精妙绝伦,也让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

埃舍尔 《球形镜面里的自画像》 1935年 石版画

 

 

 

埃舍尔,

就像一名施展了魔法的魔术师,

在自己创造的奇幻世界里天马行空,

用视觉的魔力,

征服了所有人的眼球。

 

 

撰文:杨卉

插图:杨卉

审稿:Echo

编辑:Anne